经典街机《三国志》被冤枉三十年的假秘籍,如今被证实真的存在 三国街机大合集
前言:
今日看官们对“吞食天地金手指代码”都相对看重,看官们都想要学习一些“吞食天地金手指代码”的相关资讯。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对于“吞食天地金手指代码””的相关姿势,希望小伙伴们能喜爱,小伙伴们快快来知道一下吧!原标题:《电软回忆录:被冤枉了三十年的假宝典,如今被证实真的存在》
《电子游戏软件》中记载的宝典,你都亲自测试过了吗?
在信息闭塞的年代,大家能够获得游戏宝典的专属路径就是游戏杂志。而在九十年代初期拥有杂志的玩家,往往都是高玩,在游戏厅的地位举足轻重。他们总是可以打出和众不同的效果,释放出无人得知的必杀技,直接影响着游戏的模式与玩家们的见识。
试想一下,一款被玩了好几年的游戏,突然有一天某个玩家打出了新的必杀技,那会是怎样的轰动场面。而这就是《电子游戏软件》带向玩家们的福利啊!
当然了,这里必须吐槽一下,当年《电子游戏软件》向大家提供过一些假的“宝典”,让很多小伙伴“深受其害”,一直到二十多年后才搞懂究竟是如何回事。
而今日大家要提到的宝典恰恰相反,二十年多后被证实真的存在。来自街机厅时期最火爆的《三国志》。
在九十年代初期,对于游戏的分类与称呼都还很模糊,因此当时《电子游戏软件》将《三国志》归纳于FTG游戏板块中。并且将其与前作《吞食天地》相提并论。
《吞食天地》初代是马战游戏,虽然典范,但很快就被埋没在街机发展史中。而《吞食天地2》的出现,则改变了玩家们对过关游戏的看法,成为街机史上的一座丰碑。
骑马挑人,一直都是新人玩家们迫切想要了解的模式。但是,这个指令相对奇怪,只能意会无法言传。看看当年电 软描述的挑人诀窍:拉↓↑→+拳。
要不是我了解如何玩,我还真就上当了,但这个指令的的确确没有错啊!
那决定因素问题究竟是啥子呢?
其实骑马挑人真实的诀窍是:在上行或者下移的过程中,用武器砍中对手,然后即将按前或者后(决定扔出去的方给)。
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做到得心应手。
赵云空擒宝典,这个脑洞不可谓不大啊!
不了解当年的你,有没有与小伙伴们试试过呢?毕竟游戏中很多杂兵是不会跳的,需要两个以上的玩家配合才能完成。
大家按照宝典的方法来尝试看看呢!张飞抓人跳起来,但是不出手,然后赵云跳起来在空中抓住敌兵,完成了空擒的ACT。
虽然伤害不是很高,但这个方式很有意思,需要两单人配合。必须达到一定的默契程度才能实现。
黄忠杀敌妙法,就是利用黄忠的抓人跳跃实现无限循环,虽然不一定对全部人都有用,但练熟了之后也可以用来清兵。
对赵家朋友运用是肯定有效的,毕竟这家伙是典型的“智障”
我在吕布关卡试试了一下,结果被吕布反杀,堵在角落中打了好几下,看来这一招对攻击欲望不高的敌兵或许还有点效果。
在《电子游戏软件》中,大家还发现了另壹个宝典,算是相对另类的操作,被称为是“禁忌的BUG”。
这个宝典当年被认为是假的,因为多年来一直都没有人实现过。那这个宝典究竟讲的是啥子呢?
那就是:骑马的时候,将武器释放出去不回收,这样就可以持续攻击。
对于孩童时期的大家来说,自然是深信不疑的。毕竟那时候的观众都相对淳朴,对于书中的记载、电视上的报道,都是深信不疑的。
根据《电子游戏软件》的记载,“禁忌的BUG”触发条件是:骑马砍中敌兵之后,在武器收过来之前摇摇杆两圈+拳。
这明显不也许做得到嘛!也有玩家试试过,但都以失败告终,即使是到了SIM器时代,仍然没有玩家可以做到,于是这个宝典就成为了《电子游戏软件》谎言的“罪证”。
多年后,当大家再次试试的时候,发现真的冤枉电软了,还真的有这一招。只是人力之所不能及。要么开作弊运用马匹代码,要么开宏定义急速按键,才能做到!
如下图:
感觉是不是爽爆了?
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到啥子时候呢?只要不挨打就可以一直持续。站在原地动都不需要动,BOSS乖乖送上门来。
最后,大家看看杂志中记载的其他关于这款游戏的内容:
“由CA电脑OM企业制作的“三国”系列游戏多以FTG及RPG方法出现,其经历内容为CA电脑OM在参照《三国》中角色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自行编写的,故离大家所熟悉的经历内容很远。
角色形象也是CA电脑OM所独有的“三国”系列角色形象,和我国传统形象背道而驰,其角色外形强壮,相貌凶悍,游戏里面充分体现了日本目前这种适合于商业社会的文化内容。同时也有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,显示其很强的征服欲及大与魂。”
这里其实有壹个误区,那就是《吞食天地》游戏本身与大家熟悉的《三国志》《三国演义》并没有啥子关系。虽然借鉴了《三国》的角色名字与战役,但游戏的原型与人设都是来自本宫宏志的漫画版《天地吞食》。
甚至在《吞食天地》的世界版中,全部角色的名字、经历与时代背景完全被倾败,成为蒙古发展史。
当然了,这些信息也是在很多年之后大家才了解的。而大家熟悉的FC《吞食天地1》、FC《吞食天地2》、FC《吞食天地秋风五丈原》,以及其他《吞食天地》相关的游戏,原型都是来自这部漫画中的。
当年《电软》对大结局的描述:
如今大家以回来人的身份再次回味这些游戏杂志时,总会发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地方:当时被夸得飞起的游戏,在经过多年的沉淀之后,才发现是一款平庸之作;而一些真实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游戏,在当时却被认为是粗制滥造。
今日,大家再次回味这些杂志时,总有一些特殊的情感在里面。兴奋之余中夹带着一丝回味、一丝怀念。这种感觉犹如开启了“上帝视角”,让大家以如今的眼光,来审视着九十年代人们对游戏的看法。跨越了数个时代的观点碰撞与精神交融。
“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这就是游戏杂志留向大家的真贵财富!值得一点一点地深挖。感谢当年为游戏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各大杂志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