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11:为什么你玩到中期还那么累?因为你没有考虑战略态势 三国志11为什么一直往下面飘
前言:
此时同学们对“三国志11成都堵路”也许相对关怀,小伙伴们都需要学习一些“三国志11成都堵路”的相关内容。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对于“三国志11成都堵路””的相关资讯,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爱,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!众所周知,三国志系列的通病,就是中后期乏味无聊。别管是玩任何势力,只要前期破局成功,中后期基本上就是千篇一律的套路了。除了也许运用的君主不同,手下的打手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样的。
可为啥子有些兄弟破局之后的中期,依然感觉压力山大呢?在我看来,这多半是因为你没有壹个明确的SLG思考。
一、发展SLG第一守则每个剧本每个势力面临的形势是完全不同的,这就要通盘思考大家的势力先要消灭谁,然后给哪里发展是完美挑选的问题。
发展的第一守则,就是尽量不扩大自己的受攻击面积。这是总则,其他守则都是它的延伸。
比如说,大家占据的长安,可以挑选发展的方给就有多条。洛阳、宛城、汉中、安定、天水,五个城市接临,那挑选哪个方给作为突破点最好呢?
这是个相对简单的例子,因为很明显的,先灭安定,后灭武威天水,占据整个西北,再夺取汉中,王霸之基已成,实乃上策。
不仅仅是占据西北,可以向自己壹个稳定的后方,而且长安的经济区,基本就是在西北方给,经济区比较较远,还紧邻两条大路,会经常性的受到敌军的骚扰。如果不能化解后顾之忧,也无法安心东进。
率先攻击洛阳、汉中,乃是中策。因为这两个城池相对富足,易守难攻,占据之后虽然自己的SLG态势没有明显的改观,但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,也不失为一种挑选。
而下策,就是攻占宛城了。
因为宛城虽然也不算穷,但是SLG态势太差,四面环敌,一旦率先攻占宛城,则自己的势力将面临着四面八方敌对势力的进攻,将疲于应付。即便是可以应付回来,也将极大地牵扯自己的精力。
当然,就喜爱这么玩的,那也由你。
再比如我之前也说明过一篇251吕布破局的思路。
三国志11:从英雄集结AI吕布势力为啥子发展不起来说起
251吕布势力,也算得上是青徐之地的虎狼之师。但是,往往在AI的操控下,在占据北海、小沛、寿春之后,就难得寸进了。其实就是因为SLG挑选的问题。小沛与寿春两个四战之地,让吕布势力本就不算太多的高级战力,所有的陷入了这两个泥潭之中。待外部其他势力做大之后,他们也就只能是覆灭壹个下场了。
这也是因为他在进攻占领了城池之后,极大的扩大了自己的受攻面积,只能疲于应付,而丧失了进取的能力。
下邳单城就是西路、北路、海路三路受攻。而如果仅仅拿下北海,下邳北路的压力转移到了北海西路,那么双城的总压力,还是三路受攻。等于于白嫖了一座北海城的收益,还有猛将太史慈的加入,如何看都是赚了。
然后占据平原与小沛,都是下策,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受攻面积都特别大。北上渡海攻击襄平,或者南下吴越,都是上策。因为拿下这些地方,就有了壹个稳定的后方,而且在攻击的过程中,不会向自己带来过多的防守压力,会让自己一直处于攻势之中。
二、发展SLG第二守则发展的第二守则,就是尽量占据壹个稳定的后方。
第二守则其实都是与第一守则相辅相成的。
后方,为啥子是后方,就是因为不会被敌人直接的攻击,没有防御的压力。
这个游戏与围棋这一点上有点像,“金角银边草肚皮”,越是接近地图的边缘位置,越是受攻击的面积小。
比如刚才说到的西北,只要牢牢占据长安与汉中,那后方的西北三城,将毫无防守压力。
再比如河北,只要防御邺城与平原两地,就可以将后方的五城作为稳定的后方。PC可不会直接偷渡襄平。
东南与西南也一样,只要扼守住建邺与成都,后面两城都是基地。
三、发展SLG第三守则发展的第三守则,就是尽量占据SLG要点。
大家还以西北为例,只要大家占据了长安与汉中,将后顾无忧,只需要重兵防御这两座城池就好。
然后,可以一路主守,一路主攻。一般我都会挑选防守长安,南下蜀地。
壹个是因为南下蜀地,一路上基本都是单行道,敌人的进攻方给,就是你的进攻方给,不会过多的增加自己的防御面积。
其次,长安相比于汉中,更加的易守难攻,只要防御住东侧的几个关卡,甚至是SLG言败外部关卡,仅仅扼守潼关,防御态势会更加的简单。
在汉中集结南下之前,可以思考先占领上庸。这一点与上面聊到的下邳占北海差不多,占领之后没有增加受攻击面积,等于于白嫖一座城。
灭蜀之后,再占据永安,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你的SLG态势特别的最佳了。
扼守住长安、上庸、永安三地东面的三个方给,身后的九城,都是后方。一共十二座城池,只有三面受攻,你可以想象,哪有这样的好事?
这三座城池,就是三个SLG要点。再给东进,就会无限的扩大自己的受攻击范围。
四、发展SLG第四守则发展的第四守则,就是尽量在四战之地,多路进攻一鼓而下。
在占领了稳定的后方之后,不容急于进攻。尤其是前方都是四战之地的时候,如果勉强占领了一座城,而没有后续的进攻能力的时候,就会被遏制住进攻的势头,只能被迫的陷入防御战之中。
我们应该都能发现,当你处于防御态势的时候,只能疲于应付。但是处于进攻态势的时候,游戏其实特别的简单。
比如大家上面聊到的251吕布南下吴越的情况,如果你占据了吴越三城之后,直接西进庐江或者寿春,就很容易再次陷入防御战的泥沼。
这时候不妨先放着不打,积攒一下实力。然后一下子短时间内连续攻占小沛、寿春、庐江三城。你会发现,虽然一下子多了三座城,可你的防御面积并没有明显的增加。因为,你是整体推进,本来应该是需要防守的方给,结果都变成了你的地盘,互相之间自然就不存在防御的问题。
结语再比如251河北袁绍,人员能力甩了公孙瓒一条街,可依然大概率干不过公孙瓒。其中很大的原因,就是因为袁绍在占领平原之后,SLG态势太差,四面都是强敌。而公孙瓒,占据襄平之后,后顾无忧,专心干袁绍就是了。再加上公孙瓒骑兵科技较高,一群血缘公孙白马也不是吃素的。此消彼长之下,袁绍干不过公孙瓒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三国志11:251英雄集结小沛陶谦破局?其实就是个堵路锦集
再比如我这篇陶谦破局的思路,其实就是通过堵路的办法,来改变小沛四面受攻的尴尬局面,也可以算是一种人为的改变自己SLG态势的情况。
SLG这一点在高手中其实没啥感觉,主要是因为PCAI实在是太差劲了。甚至为了向自己增加点难度,而故意地打下一下不好防守的地方。
不过在血色衣冠中,这一点也许就更加的明显了。因为多一路的受攻方给,就会多出来无限的防守压力。就更应该精打细算,究竟给哪里发展,才是更重要的问题。
当然,如果PCAI再强一些的话,甚至一些真人PK,那恐怕你的SLG位置,就是决定性的问题了。比如说吴越三城都是玩家玩的,那你说先死的会是谁?
我是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,感谢您的支持与阅读。